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

最是倉皇辭廟日 特種技術上飛機 -- 李敖

1986~1987之間我換工作,從石油業轉入國防業,為了等候身家調查,在空蕩蕩的辦公室閒晃了10個月,沒有事做,乾領薪水。 這段時間我在里查遜圖書館的中文部看到好幾本李敖的《千秋評論》與《萬歲評論》,統統借回來看,眼界為之大開,對國民黨在台灣的特務統治有了新的認識,深深為三數個世代的學子在「警備總部」的淫威下喪失了思想能力而欷噓歎惋。 他有一篇文章寫老蔣如何在共軍攻入重慶時從容搭機離去,叫做「最是倉皇辭廟日,特種技術上飛機」,用的資料全是國民黨的官方文書,讓老K連辯也沒辦法辯,同時又寫了一首詩,題名《老K》。

老K
亡國之君亡國臣,活人統治靠死人。
鞭屍自有伍員在,今天先寫羅生門。
              一九八五年六月七日


大俠李敖
愛國目無五花瓣,救世不怕五花綁。
草山冬色含春意,低眉笑話國民黨!
            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六日


亡國之君亡國臣

羅生門

芥川龍之介有兩篇小說,一篇叫《羅生門》,一篇叫《竹藪中》。 大導演黑澤明把兩者合併 用前者的場景講述後者的故事,拍成了震撼國際影壇的電影《羅生門》(1950)。 羅生門是一個被遺棄多年的古城樓,被狐狸當成棲身之處,也被盜賊當作了家,最後甚至變成拋棄沒人認領的屍體的地方,夕陽西下後,沒人敢在城門附近走動。 一個大雨的午後,三個在城樓下躲雨的路人聊起最近一件發生於竹林中,涉及一個盜賊、一個武士及其妻子的兇殺強姦案 -- 武士被盜賊所殺,妻子被強姦。 故事由躲雨人的對話慢慢展開,他們轉述了衙門審案時盜賊、妻子及武士各自對兇案的供詞 (死者之詞由「觀落陰」之巫婆代言。) 結果三人個個把自己在兇案過程中的所作所為講成神勇堅貞,完全不附事實 ….. 這電影的成功,造就了「羅生門」三字成為「當事人各說各話,真相永遠是個謎」的代名詞。

沒有留言: